编者按:
为营造浓厚的农业科研学术氛围,推动我院学术水平提升,激发创新热情,培养专业精神,推动“人才强院”建设,助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15年,我院创办“农科讲坛”,安排本院并适当邀请院内外农业科研各领域学术造诣高、科研成绩突出的专家学者走上“农科讲坛”,介绍各自研究领域国内外科研探索现状,个人及团队科研选题及研究进展,取得的成果和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科研工作目标和主攻重点,同时讲述分享自己的科研心得体会。“农科讲坛”创立以来,已有23位专家学者登台演讲,现场听众达3000人,大家反映很好。为广泛宣传走进“农科讲坛”的科研人员的感人事迹和骄人业绩,大力弘扬“笃耕云岭,致惠民生”农科精神,推动农科事业加快发展,特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网站开设“农科讲坛专家风采”栏目,陆续宣传报道我院农科专家的科研事迹及成就。
隋启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主要事迹

隋启君,男,汉族,内蒙古根河市人,19642月出生,中共党员,1986年内蒙古农牧学院农学专业本科毕业,二级研究员,现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兼云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指导组副组长,中国作物学会第六届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马铃薯》和《贵州农业科学》杂志编委。专业研究马铃薯33年,作为我院引进的高端人才在云南省农科院已工作19年。

主要研究成果

面向中国南方地区建立了云南省马铃薯育种体系。隋启军率领的科研团队立足顶层设计,建立了服务我国南方马铃薯生产区域的云南省马铃薯育种体系,利用该育种体系和西南生态多样性,加快新品种选育速度,共选育出54个马铃薯新品种(已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品种),其中主持选育30个,合作选育24个; 6个国审品种,48个地方审定品种;2个农业部主导品种;所选育的抗青9-1、云薯201、云薯401、云薯505、丽薯7号、泉云3号、宣薯6号等累计已在我国南方地区推广500余万亩。

破解云南马铃薯种业困局。针对云南省种薯质量问题,隋启君策划执行了云南省马铃薯种业重大专项,即“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构建种薯生产链,由科研院所构建科技服务链,抓源头-核心种苗,控链条-把控种薯生产链质量,攻关键-研究原种生产关键技术”。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取得了四项进展和突破。一是实现了项目内种薯企业马铃薯核心种苗的更新,企业种薯合格率由50%左右提高到98%以上,带动全省马铃薯种薯质量明显提高;二是促进了我省马铃薯品种的更新换代,加快了新品种的推广,项目确定的重点新品种丽薯6号、宣薯2号和云薯401在部分示范地区已成为主要栽培品种;三是马铃薯原种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获得突破,原种单产从1/亩左右提高到平均2/亩,最高达到到3.9/亩,原种成本较大幅度降低,解决了原种生产成本高、产量低的种薯生产难题;四是推动引领了云南省马铃薯生产方式的改变,五家项目承担企业均采用全程机械化方式生产种薯,开启了云南省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方式的新时代,培养了英茂等一批马铃薯种业龙头企业。

研发出云贵高原抗旱栽培技术。2010年西南地区大旱暴露出云贵高原2000万亩马铃薯易遭受季节性干旱,单产水平不高且年度间波动很大、影响产业发展的问题。在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领导下,隋启君组织云贵高原6家科研推广单位,开展了单项技术、集成技术,示范推广,逐渐形成冬早春马铃薯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技术、大垄双行侧膜覆盖集雨技术、大垄双行平播后起垄技术、大垄双行覆膜盖土技术等四种抗旱丰产栽培技术,确定了不同区域和不同旱情应采用的抗旱丰产栽培技术。并通过多年多点联合试验,揭示了这四种抗旱栽培技术的作用机理。这四种抗旱栽培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应用,截至2018年,已经应用推广500余万亩。

聚焦攻克了一些影响云贵高原马铃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2010年和2014年云南省马铃薯生产在干旱和晚疫病的双重打击下,减产严重,有些农户减产达50%以上,农户种植马铃薯赔钱,种植面积下降,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受到影响,企业没有加工原料,正常生产受到影响。为了稳定和提高云南省大春马铃薯产量,隋启君领导的研发团队研究表明,云贵高原大春作有长达200天适合马铃薯生长,马铃薯产量潜力很大,晚疫病、干旱、徒长、营养不良等是造成产量低且不稳定的原因。针对这些制约问题,10年来,隋启君团队联合福建农林大学詹家绥团队开展合作研究,取得初步成效,马铃薯原种的最高产量已经超过3.9/,小面积高产试验产量已经达到7/亩,部分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Nature-Sustainability》第一期上。

夯实了支撑云贵高原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的综合性创新技术支撑基础。隋启君领导的“云南省马铃薯育种及种薯产业技术研究创新团队”现有在职在编人员24人,其中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 9人(其中8人拥有博士学位),在马铃薯资源、育种、种薯、病害、栽培、加工、农业机械、产业经济方面均有学科负责人在领头研究。目前该创新团队拥有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2人,云南省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名,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2人。以该团队为技术力量支撑,现已建立起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农业农村部云贵高原马铃薯与油菜科学观测实验站、云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马铃薯原原种繁育中心、云南省引进外国智力示范基地(2017-2022)等科研平台,并有配套完善的实验设备和试验设施。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