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返回首页| 收藏网站
最新动态:
党群工作
您的位置: 首页 -党群工作
苏振喜同志先进事迹
作者:院工会 来源:院工会 日期: 2020-06-09 字体: [] [] []

苏振喜,女,汉族,1969年6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员,在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粳稻课题组工作。2019年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推动云南高原粳稻育种从高产育种向优质育种转变取得实效。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特别是食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更趋于多样化,优质品种选育成为育种研究的重要方向,稻米选育目标也从以高产育种为主向以优质育种为主转变。当时作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粳稻育种中心副主任的苏振喜强化责任担当,不辞辛劳坚守一线,倾尽智慧心血致力于优质新品种选育。每年像候鸟一样奔波于海南—云南,几十年如一日,通过执着坚守、不懈创新,育成了一批突破性的品种。其中,主选的“云粳26号” 是首个入选“农业部主导品种”的高原粳稻品种,也是省区试对照品种,仅在云南省内年度种植面积近百万亩,是高原稻区面积最大的香米品种、最早熟的粳稻品种和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品种;“云粳31号”是第一个耐寒性极强的优质米品种,填补了高寒稻区没有优质米品种的空白;“云粳39号”是我省第一个国标二级优质长粒香米品种,也是我省第一个通过农业部鉴定的超级稻优质长粒香米品种。这些品种的育成,标志着我省乃至我国优质稻米育种跃上了新台阶。首先,优质品种较以往的优质米品种更具鲜明特点,有的具香味、有的为长粒形(粳稻品种很少有长粒的),品质上部分指标已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其次,在产量上获得突破,优质品种的产量与高产品种相当,优质与高产的结合得到了提升;第三,建立了优质品种鉴定和选育技术体系,有效提高了高原粳稻优质米的育种效率;第四,推动了云南优质稻米产业发展。除了在《中国水稻科学》、《分子植物育种》、《核农学报》等国家一级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文章外,所形成的“优质香米新品种云粳26号、云粳29号的选育及应用”等多项创新成果,为云南稻作科技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近10年来育成通过省级审定的新品种17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0个,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新增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2013年被聘为“云南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015年获得“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称号,2017评为“省委组织部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建站专家”,2018年入选云南省“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

创新开展高原粳型香软米品种选育研究并获重大突破。云南有著名的优质籼型软米,但一直都没有粳型软米,加上云南海拔高、气压低,即便外观很好的优质米品种口感也偏硬。为弥补这一“短板”,苏振喜所在团队创新开展高原粳型香软米品种选育研究,设定了突出香味和低直链淀粉含量特性的育种目标。通过采用杂交、回交和多性状聚合的方式进行种质创新,创制了2100多份优质香米、香软米新种质和骨干亲本,获得的育种材料之多和丰富,在国际上是罕见的。这些材料成为省内外开展香软米育种的重要亲本来源,为提升高原优质稻育种水平奠定了坚实的材料基础。2010年主选育成了国内首个香软米品种“云粳20号”,该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仅有10.1%,具香味,米饭香软油润,口感很好。“云粳20号”的育成,开创了粳稻优质米育种的一个新领域,在云南稻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云粳20号”为重要亲本,后续选育出了一批香软米品种,其中“云粳29号”成为高原稻区种植面积最大香软米品种,创造了百亩连片平均亩产958.9千克的香软米品种世界高产纪录,是首个获得全国“优质食味粳米”称号的高原粳稻品种;“云粳37号、云航粳3号”被认为是目前最好吃的优质粳米品种。省内外专家给予高度评价,高原粳稻香软米品种创新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创建国际领先的高原优质香米和香软米品种选育技术体系。利用多样的生态条件,苏振喜所在团队在开展云南温暖粳稻区、冷凉粳稻区和海南岛等三种生态区域条件下异地异季穿梭育种的同时,进行了软米低世代糙米粒选和分集团种植,室内单株鉴定香味和外观品质性状, 在大田同时对产量性状、耐寒性、稻瘟病抗性进行鉴定,创建形成了进行香米和香软米选育的“六特性”鉴定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具有十分独特的高原稻区特色,均未见国内外有类似报道,是目前最有效的高原优质香米、香软米品种选育技术体系。

高原粳稻香软米研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高原粳稻区是世界上少有的特殊稻区之一,由于海拔、气候等原因,外来品种“进不来”,云南品种也“出不去”。但苏振喜主选的“云粳26号”品质优、适应性广,打破藩篱走出了省门,成为我省第一个获得四川省品种审定(川审稻2009006号)并在四川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品种;“云粳29号”获得全国“优质食味粳米”称号;“云粳37号”稻米享誉北上广,价格远超当地优质米,云南高原粳稻香软米研究由此在全国占据一席之地,得到了国内、国外(日本、韩国、国际水稻所)的认可和关注。国外,与韩国农村振兴厅开展了三期关于优质水稻品质与耐寒性关系方面的合作研究,与日本、国际水稻所通过国家、省引智项目开展了有关水稻优质育种方面的研究;国内,苏振喜获得了“十一五”国家专项“水稻空间诱变育种”和“十三五”国家专项“主要农作物诱变育种”的项目资助(苏振喜为子课题主持人);2010年获得国家863计划“水稻抗旱高产分子聚合育种”项目的资助(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主持单位,苏振喜为第二主持人)。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云南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各类科研项目25项,云南水稻的“香软”研究独树一帜,形成高原稻区粳稻育种的优势和特色,在国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苏振喜功不可没。

加快优质特色米品种样板示范,为惠及“三农”作贡献。在我省12个州(市)特别是四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县,苏振喜团队通过百千万亩高产样板展示、技术培训等形式进行样板示范,每年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稻农近万人,辐射带动了全省水稻生产中优质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的应用,为我省稻作增产、稻农增收作出了贡献。同时,通过指导禄丰、景谷、兰坪县等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生产优质特色大米,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大米产业,如禄丰华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云粳37号”品种为主,形成了品种从育秧、栽秧、防治、收获、加工到餐桌的全称机械化一条龙产业,带动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在推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把论文写在云岭大地上,以提高全省水稻优质化率和生产过程绿色化率为抓手,苏振喜研究员将永葆共产党员本色,紧紧抓住当前国家、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及优势特色产业带来的大好机遇,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三农为己任,致力于培育一批绿色加工、香软高效型新品种,研制与品种配套的绿色生产技术,明显提升种稻经济效益,为带动全省优质水稻产业提质增效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把科技成果惠及云岭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