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网站!
最新信息:
本院概况
院简介
院歌、院训、院旗
院领导简介
组织机构
院属科研机构
粮食作物研究所 园艺作物研究所 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经济作物研究所 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花卉研究所 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国际农业研究所 茶叶研究所 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 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 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蚕桑蜜蜂研究所 甘蔗研究所 药用植物研究所
院属职能处室
院党政办公室 组织人事处(机关党委) 群众工作处 国际合作处 计划财务处 纪检监察审计室 离退休人员管理处 科研管理处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处 行政保卫处 条件平台建设管理处
科研楼|办公楼设置
我院地图
出版物
西南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科技 云南农科
宣传片
网上展厅
政策规章制度
财经制度 人事管理制度 国际合作 科研管理 产业开发 教育培训 党群工作 条件平台
办事指南
资源下载
历史专栏

您的位置是:首页 本院概况政策规章制度 产业开发

卢义宣:因为米,快乐着!
发布:马波   发布时间:2009-04-16   浏览次数:32744    

  风吹日晒之苦,实验枯燥之苦,经费短缺之苦……人们想象中的“苦”在卢义宣那儿似乎全然不觉。一个关于米的愿里究竟有多大的魔力,不仅可以颠覆40年的苦乐感、幸福感,还可以颠覆人的年龄、状态?——编者

  

电话那头的卢义宣很得意:“天然配方米的种子?全部卖光啦!供不应求,供不应求!

316日与云南省农科院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昆明分中心主任卢义宣通完电话.突然决定把一直构思的“粒粒皆辛苦”的卢义“水稻人生”.落脚在快乐上。

没错.两次见卢义宣.都被他的快乐感染着。

第一次见他,在稻田中。

去年917日.他带着袁隆平院士等来云南出席第五届中国杂交粳稻科技创新论坛的国内外的水稻专家,浩浩荡荡地到云南嵩明县,看他主持培育成功的两系杂交粳稻组合“云光101”干亩连片高产示范田。

那天袁隆平是焦点,袁院士的一举一动被媒体全部纳人视线:袁院士跳人稻田仔细观察“云光”.袁院士说卢义宣育出的天然配方米“是创新”,袁院士夸天然配方米好吃。。。。

袁院士的言行,成就着卢义宣的快乐。

那天,小红帽遮住了卢义宣的半个脸,他的快乐透过手里的麦克风一直跳跃在片片稻田中。

两个月后,在卢义宣的办公室看见他。被太阳长期照顾下的脸泛着黝黑的光芒:“我们搞水稻的,跟农民没什么区别。”语气里的自豪感有点掩饰不住。

他说,所谓天然配方米,即一颗穗上结两种米:2/3的米粒是透明的枯米,l/3的米粒是白的软()米。

其实.两个月前在稻田中,我也跳人稻田搞了一株稻穗想看看“一颗穗上结两种米”,可能因为稻子还未成熟,或是我的技术问题,怎么揉,米粒怎么也无法从稻壳中分离出来。

  现在把这种“看起来白、闻起来香、吃起来软”的优质两系杂交粳稻拿在手里,感受着这小小的米粒给卢义宣带来的快乐。

“从我来到科研一线开始,就对自己说,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培育出让农民和城里人都喜欢的新品种。40年过去了,这个愿望可以说已基本实现。”

    一个愿望.卢义宣用了40年。

    1978年,已留校的卢义宣离开母校云南农大,自愿来到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师从云南省著名的水稻专家程侃声,开始了他的水稻科研之路。

    头几年,他主要从事稻种资源研究。其主持的“云南省稻种资源综合研究与利用”获1985年云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0年.他开始了两系杂交稻的研究,承担了省科技攻关“云南两系杂交水稻育种”项目。

    本来就是从零开始,经费也少。没想到,两年过去,他们在开远、文山的制种仍然未果:两系杂交稻中的不育性不能稳定,在此基础上制出的种子不纯.不耐低温,不能在云南生产。迟迟出不了成果,科技厅对项目组亮出了黄牌,不少专家对在高原培育两系杂交稻也提出了质疑。项目组的不少人动摇了,有的去研究花卉,有的去研究蚕豆。

    卢义宣却不想认输。他把从湖北引进的耐襄品种和自有品种进行比较和结,1993年,在玉溪和楚雄,终于有了突破。

  在一份“卢义宣简历”上有一段这样的记录:“九五”以来.经过7年的攻关研究,实现了杂交籼稻育种零的突破,打破了杂交粳稻育种徘徊的局面。育成的两系杂交粳稻和籼稻新品种独县特色,向优质高产目标大步迈进。利用云南立体气候特点和丰富的稻种资源,采用引进和自育相结合的方法,已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性好的两系杂交稻籼、粳型系列组合“云光8号”、“云光9号”、“云光12号”、“云光14号”、“云光15号”、“云光17号”、“云光1 8号”。在云南63个县示范推广,同时还辐射到周边省份和国家。

    “十五”以来.两系杂交水稻的制种技术和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已日趋成熟和完善。已在云南的水富县、四川的泸州、湖北的仙桃市,采用中西结合.建立了3个制种基地和10个县级中试样板基地,加快了云南两系杂交稻的示范推广。

    愿望基本实现后,“我越来越觉得有必要选育出一种人们都吃得起、喜欢吃的优质好

米。”

于是,他又开始了“超级软米杂交的研究。

    他心目中的超级杂交稻软米是什么呢?卢义宣说:“在做饭时,人们为了让口感更好常将沾米和软米混在一起。可不可以选出这样一种品种,让它兼具粘米和软米两种功能呢?”。

    云南德宏的软米很好吃,但亩产只有200公斤。课题组从德宏软米人手,育出了3个一颗穗上结两种米”新品杂交稻软米,亩产在700公斤以上,解决了粳稻种植中外观、口感产量和适宜性不理想的多个难题。

    天然配方米的成功,让快60岁的卢义宣又萌生更多愿望:我们现在搞的特色米也受欢迎.我们要开一个育种精品米超市,把自己育出的米展示出来。我们已经走出国门.把稻种推广到了越南,还要。。。。。

不太像是在跟一个快退休的人谈论未来,倒像是在跟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聊天。的确.在卢义宣放满各种“米样”的办公室里没法不让人感到勃勃生机。

  一阵米饭的香气拂面而来,寻香而去,有3个电饭煲并排放在地上冒着热气“我们今天刚好品尝天然配方米,你们也尝尝。”

  拿着筷子.以手心当碗,没有菜,用心地去品味放进嘴里的饭粒,那种感觉很幸福。

    更何况,卢义宣把这种天然配方米取取名“天仙配”。

上一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产品展示中心
下一篇: 2009年3月科技产业工作进展情况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