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网站!
最新信息:
院所动态
领导之窗
领导论坛
媒体聚焦
工作动态
合作交流
基本建设
科研基地建设 条件平台建设
院所务公开
清廉农科
档案管理

您的位置是:首页 院所动态 院所务公开

创先争优结硕果,服务“三农”争光辉――我院三位职工获云南省第20届先进工作者称号
发布:   发布时间:2011-07-18   浏览次数:63794    

创先争优结硕果,服务“三农”争光辉

――我院三位职工荣获云南省第20届先进工作者称号

4月29日上午,昆明海埂会堂内鲜花吐艳、灯火辉煌,云南省第二十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298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欢聚一堂,接受省委、省政府以及全省人民给予的崇高荣誉。白恩培、秦光荣等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领导出席了大会,并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颁奖。
    大会由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主持,省委书记白恩培做了重要讲话,向为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劳模先进表示崇高的敬意。会议号召,要以榜样的先进思想和高尚情操激励全省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两强一堡”战略建功立业。

在本次受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进工作者中,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岳建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同时被确认为云南省第二十届先进工作者;花卉研究所王继华和粮食作物研究所杨木军荣获云南省第二十届先进工作者称号。截止目前,我院共有全国先进工作者6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云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31名。

 

岳建强,现任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1991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硕士学历,副研究员。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州市科研项目40余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州市科学技术奖2项。编写专著4部、发表论文30余篇、制定技术标准2项、申请专利5件。2005年,在德宏柠檬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从没研究过柠檬的他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开展调研,撰写了10余万字调查报告;他虚心向国内知名专家求教,短短几年内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柠檬研究体系,并取得明显成效;参与制定德宏州《关于加快柠檬产业发展的意见》等10个文件,为地方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已选育柠檬品种(系)12个,砧木品种9个,建立了目前国内较为丰富的柠檬品种资源圃,实现了标准无毒柠檬种苗定植第一年始花结果,果农户均增收3500元;推广柠檬种植面积1.1万亩,带动少数民族种植柠檬5万余亩;现已具有年供种苗250万株的能力,为德宏发展 30万亩柠檬奠定了种苗基础;开展各类培训58期,培训了大量技术人员和果农。他带领团队启动了境外柠檬替代种植工程,开展柠檬产业循环经济研究,形成“种植―加工―研发―市场产业链”。一位龙头企业的董事长说到:“小岳带领的这个团队挽救了德宏柠檬产业和柠檬产业开发公司”。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和农业部科技司领导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1993年自愿选择到祖国边疆德宏从事农业科技事业,18年来,他与农民群众亲密无间, “跟着农科院的小岳种柠檬准得吃”是农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90年代初期,岳建强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有效地解决了西瓜枯萎病等问题,为农户新增效益约8亿元。

岳建强同志带领的团队扎根边疆热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农民脱贫致富、和谐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08年被云南省省直机关工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0年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个农业科研工作者服务边疆人民群众的本色。

 

王继华,现任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地方花卉工程中心、云南省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花卉质检中心副主任;国家花卉标准化委员会鲜切花分会秘书长;云南省花卉创新人才团队主要负责人;中国园艺学会理事、中国园艺学会球根花卉分会副会长。

该同志热爱花卉科研工作,开拓创新,主持和参与国家支撑项目、863课题、云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30多项。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2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农业部神农奖三等奖、云南省标准化贡献奖;2010年被评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年被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考核为优秀。“十一五”期间,该同志在花卉新品种培育、标准研制、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市场竞争力强的花卉品种及发明专利近30项;研制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3项、59项部级备案检测技术规程,成为我国法定的权威标准和方法;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30篇,其中SCI收录3篇、10余篇发表在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主编出版专著2部。带领团队建立了“国家地方联合花卉工程中心”、“全国鲜切花标准化技术分委会”、“农业部花卉质检中心”等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及“云南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云南花卉工程中心”等4个省级平台。创新性地提出了“零专利费”的成果转化模式,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面积3.6万亩,产鲜切花27.5亿枝,总产值8亿元,出口创汇超过9000万美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杨木军,2008年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001年起任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2004年起任云南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 2010年被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该同志自1990年从事麦类科研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和承担过省级以上11类科研项目18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发改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面上基金、青年基金、重点基金、育种攻关和国际合作项目,省发改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2000年以来,主持和参与育成通过审定品种8个(其中常规小麦品种5个,杂交小麦品种3个),包括我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品种云杂3号;鉴定新不育系2个,其中K78S为我国第一个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的小麦不育系。5年来新品种累计示范推广500万亩,新增产值5亿多元;获云南省技术发明类二等奖1项(排名第1)、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5),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1项(排名第1);2000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8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3部。

多年来,该同志在单位、课题组和各项目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应用基础研究、新品种培育及开发应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带领的团队所从事的两系杂交小麦和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广泛认可,已在国内同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杂交小麦育种工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上一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关于评选云南农业科技十大...
下一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2014年部门决算公开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