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网站!
最新信息:
党群工作
法治宣传
以案释法
精神文明建设
民主管理
计划生育
女工园地
劳模风采
共青团
服务职工
离退休工作

您的位置是:首页 党群工作 劳模风采

于亚雄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院工会   发布时间:2020-05-21   浏览次数:31962    

于亚雄,男,汉族,1959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二级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云南省委联系专家。任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主任、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麦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连续5届担任省品审委麦豆专业委员会主任。先后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云南省先进工作者”(2017)等荣誉称号。自工作以来,长期从事麦类新品种选育和栽培研究工作,带领的课题组的学科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先后主持承担国家和部省各类科研项目34项。研究工作以低海拔亚热带地区小麦新品种选育、旱地小麦新品种选育、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与应用、啤饲大麦新品种选育与应用,以及栽培技术研究为重点,主要业绩贡献及获奖情况如下:

先后主持选育出53个麦类新品种,支撑了我省麦类产业可持续发展。针对云南麦类生产问题,结合立体生态气候特点,从自育品种适应性不够广、加工品质普遍差、转化弱等问题入手, 加大国内外育种优质材料的引进和利用,创新利用穿梭育种和多点鉴定技术开展高产优质多抗麦类新品种选育,构建了成熟的育种体系。以扩大繁种基地、举办高产样板、开展技术培训和多种形式的宣传等措施,加快了新品种选育和应用的步伐。主持育成云南唯一一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云麦5352个麦类新品种(通过省级品种审定的36个小麦品种、国家登记的15个大麦品种、获作物新品种授权2个),其中德麦4号、云麦47及云麦51达到了国家优质弱筋小麦标准,云麦57达到了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特别是云麦53实现年度种植面积超100万亩,成功解决了在小麦改良中高产、广适、抗病相互制约的难点,实现了小麦广适、高产、抗病新品种选育的重大突破,使云南小麦育种水平迈上了一个较高的台阶;筛选出一批抗旱、抗逆、抗病、优质品种(系),满足了云南多样生产环境对品种多样性、人民生活消费对品种优质专用的要求,为依靠科技促进省内麦类生产及边疆团结稳定做出了较大贡献。

构建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抗逆集成技术体系,支撑引领云南麦类产业健康发展。针对云南省生态气候复杂、麦类生产水平低、生产管理粗放等问题,带领团队研发构建了云南麦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早秋小麦大麦高产高效抗逆栽培技术体系”,强化了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应用,创造了一批新的高产典型,为我省麦类抗旱抗逆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云大麦22009年在腾冲经现场实收,206亩连片平均亩产629.6kg,最高单产720.8kg,刷新了我国大麦百亩连片平均亩产和最高单产纪录。2012年云麦53在丽江市经部级实打验收亩产724.5kg,刷新了西南片区小麦实收最高单产记录。云大麦12号(裸)2016年在玉龙县经省级实测验收亩产608.2kg,创造了全国青稞最高单产纪录。2019年在保山和临沧经验收早秋小麦和早秋大麦分别创出百亩连片平均亩产和最高单产纪录。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显著,助力我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多年来,围绕麦类生产增产、节本、增效,团队研发的新品种及技术研究成果得到大面积示范应用,云麦53等多个新品种和早秋麦栽培技术多年列入省农业生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成果转化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为保证我省粮食安全、农民增产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据不完全的统计,截止2018年研发的审定/登记品种和促进麦类增产、节本、增效的各种技术(包括高产超高产、机械化、早秋麦等技术)历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超过5000多万亩,累计新增总产量14.75亿公斤,新增总产值29亿元。

牵头组建了多个研发平台,提升了云南麦类科技及其产业研发水平。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强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目标,致力于麦类学科发展建设,带领团队先后牵头建立了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省麦类遗传育种省创新团队、赵振东院士工作站、国家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创新平台,全面提升了我省麦类育种和产业化研发水平。

搭建了国内外科技合作的平台。通过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以及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等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的合作, 扩大了对外的科技交流,提高了课题的研究起点,为培养课题科技人员提供了条件。共引进CIMMYT麦类种质上万份,其中,小麦8000份,大麦2000份,从中筛选出一批麦类材料,通过与云南生态多样性的有机结合,丰富了云南乃至全国麦类育种基因库,拓宽了麦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在云南与CIMMYT的合作中,无论是直接利用(系统选育)还是间接利用(创新品种)成效都十分显著,极大地推动了云南小麦生产的发展。

共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7),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排名1,1,4,7),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6项(排名1,1,1,1,2,2),省科技奖三等奖8项(排名1,1,1,1,1,1,1,3)。

形成了一批知识产权,先后获得4项个人荣誉。自工作以来,累计发表论文104篇,出版专著9部;授权植物新品种权3个、国家专利3个,参与制定地方标准3项。先后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云南省抗旱救灾先进个人”、“云南省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杰出校友奖”等荣誉。

上一篇: 梁名志同志先进事迹
下一篇: 杨木军同志先进事迹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