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网站!
最新信息:
科技创新
科技进展
科技平台
科技成果
获奖情况 产品展示 图书 论文 新品种 新技术 专利

您的位置是:首页 科技创新 科技进展

我院助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成效显著
发布:科研管理处   发布时间:2020-08-29   浏览次数:35549    


科学素质是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十三五”以来,我院获科技成果奖79项;155项品种技术入选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通过省级审定主要农作物及国家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253个;获得专利、软件著作、品种权412件;出版专著技术书手册99部;我院获得各类标准72项,其中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7项,地方标准52项;累计到位专项经费达7.4亿。“十三五”我院秉持“笃耕云岭、致惠民生”院训与农科精神,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全院学科领域调整为6大学科重点学科群、13个重点研究领域和42个重点研究方向,产出一批以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为标志的重大科技成果,形成一批国内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复制性的研究特色,加快推进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省级农业科学院建设。目前自有试验基地近1万亩,各种展馆面积达6500平方米,各种实验仪器5200余台,总价值近2亿元。拥有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173个,其中国家级平台67个,省级平台106个。基础条件的不断提升,为科学素质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以来,利用我院人才、品种以及技术等优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以科研诚信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我院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广大科技人员奔赴农业农村一线,助力我省公民科学素养提升。一是大力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及农户,助力乡村振兴。依托“三区科技人才”专项工作,全院累计选派1500名科技人员,在全省80多个贫困县开展科技服务工作,联合相关单位申请专利35项、获得专利20项、提供并制定技术规程、标准、技术指南44项,为企业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项目申报书等报告13个, 帮助1家企业获得高新企业认定、2家企业获得通过云南省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筛选并推广种植新模式和技术80项。筛选出地方适宜的、环境友好型农药46个。累计引进并推广新品种172个(次),新技术210项(次),现场实地以及通过电话、网络、短信、微信、QQ等方式联系受援单位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2400余次,协助服务单位累计建设示范种植区17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种植面积导33.94万亩。累计组织开展各类培训会、现场会1900余次,培训企业骨干、技术能手以及农户57000余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6000余份。制定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落实方案》,并选定了5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点。围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的硬任务、急任务,着力解决制约云南乡村振兴中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及“绿色食品牌”打造的重大科学技术瓶颈问题,在产业扶贫、粮食安全保障、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乡村产业培育、农产品保鲜及加工、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种养大户培育及新型农民培养等重点领域,以及根据地方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培育应用,加强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应用一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服务一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技支撑云南乡村振兴。二是组织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近年来,云南省农科院科普基地组织科研人员,积极参加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以及地方科技部门组织的“科技下乡”、“三下乡”、“百名专家科技下乡”等活动。全院分别在临沧、文山、蒙自、香格里拉、大理、保山、楚雄等地,累计开展农业“科技下乡”各类科普教育活动31次,为当地带去了青稞、油菜、荞麦、马铃薯、玉米、各类蔬菜、豆类、蓝莓等优良种子种苗以及高效种植技术方面的农业科普知识,同时在全省89个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乡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科普宣传活动,累计开展各类科普宣传180次,发放各种农业科技资料10000份、光碟3000多张、种子累计20多个品(系),现场培训210余场次。三是编制科普书籍,出版音像制品,普及农科知识。联合新华社云南分社、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云南省科技出版社共同编制出版了《云南特有少数民族的农业生物资源及其传统文化知识》、《滇西北农业植物资源传统知识》、《现代甘蔗糖业》、《现代甘蔗原料管理技术》、《现代甘蔗杂交育种及选择技术》、《现代甘蔗种业》、《现代甘蔗有害生物及天敌资源名录》、《云南甘蔗高产高效养分管理技术》、《中国农作物病虫害》、《高原农田养分高效利用理论与实践》、《甘蔗全程机械化技术》、《中国小粒咖啡病虫草害》、《现代甘蔗病虫草害防治彩色图说》、《丽江高山植物》、《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小菜蛾综合治理技术图册》、《菜蛾优势天敌半闭弯尾姬蜂室内繁殖和田间应用技术》、《常见作物病虫害诊断及绿色防控技术》、《云南小麦栽培技术》、《果树嫁接技术》、《阳台养花与阳台花园设计380问》、《阳台植物医生问答手册》、《云南干热河谷区优质鲜食葡萄栽培技术》、《云南高海拔地区(云南藏区)适宜推广农业成果简介》等技术手册79部以及三农通系列丛书;编制了一批明白纸、口袋书等宣传资料,为农业科普教育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四是开放科普基地实验室、展陈馆、科技示范园区,共享仪器设备近年来,随着科研经费的不断投入,科普基地实验设备设施得到提升和改善,目前,拥有各类实验仪器设备超过2197余台,其中,90台超20万大型仪器设备已经在云南省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进行入网登记,对外开放共享。科普基地实验室本着服务、开放、合作的宗旨,先后为院内隶属各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烟科所、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及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科研院所,以及在滇有关企业的科技人员及在校学生开展研究提供了开放的实验操作环境和仪器设备条件。蚕桑科技示范园内蚕桑文化展陈馆每年免费开放,茶叶研究所依托自有基地“云茶源”建设,开展农业科研、农耕文化、茧丝绸文化以及普洱茶文化教育传播,接待参观人数3.5万人次以上。五是不断提升我院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我院高度重视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支撑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省农科院与40多个国家、近20个国际组织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倡导成立了10多个跨境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形成了10个国家(省)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2008年,我院牵头与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成立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GMS)”,2019年升格为国家层面的“澜沧江湄公河农业科技合作交流组”,在推动区域农业科技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牵头成立的“中国—南亚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和包括13个国家、37家企业(单位)的“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走出去创新联盟”,在农业科技走出去开发,特别是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牵头的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织,为我国引进了种质资源6200份,丰富了作物品种改良种质基因库。我院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在中国—南亚农业科技合作中的引领作用,主动服务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作用进一步彰显。六是我院科研诚信建设不断增强。根据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云厅字〔2019〕27号)相关要求,为规范科研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和学术氛围,优化学术环境,我院于2019年4月12日向全院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院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全院各职能部门及17个研究所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为目标,以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制度化为重点,以健全完善科研诚信工作机制为保障,出台内控制度,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按照项目管理新办法,系统在线全程监管,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加强项目验收管理,坚持预防与惩治并举,坚持自律与监督并重,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举办各类学术报告,努力营造诚实守信、追求真理、崇尚创新、鼓励探索、勇攀高峰的良好氛围。

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等科学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科研公共资源的不断扩展与延伸,有利于公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升。(审核人:孔垂思)

上一篇: 我院多项技术入选2021年云南省农业主推技术
下一篇: 我院标准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