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网站!
最新信息:
科技创新
科技进展
科技平台
科技成果
获奖情况 产品展示 图书 论文 新品种 新技术 专利

您的位置是:首页 科技创新 科技进展

我院15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
发布:彭秋连   发布时间:2022-12-13   浏览次数:30711    

近日,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通告(云农通告[2022]第27号)。通告显示,云南省第十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召开了第二次农作物新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了稻、玉米、小麦和大豆作物新品种348个。我院在农作物品种选育研究上取得可喜的进展,自主选育的15个新品种通过审定,包括水稻新品种“云航籼2号”、“云航籼3号”、“云两优9922”、“红两优8012”、“云资籼22号”、“云粳50号”;玉米新品种“云瑞905”、“云瑞16”、“云瑞507”、“云瑞509”、“云瑞906”、“云瑞088”;小麦新品种“云麦84”和大豆新品种“云黄21”、“云黄22”。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也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围绕种业及我省重点农业产业发展,我院正牵头筹建云南种子种业实验室,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并积极推进我院“现代种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牵头主持承担了聚焦粮食、马铃薯、食用油料、蔗糖、茶叶、蔬菜、花卉、水果、咖啡、中药材、蚕桑等重点作物的一批省重大科技项目,开展优势品种选育科技攻关,提升种业影响力。(审核人:马伟)


附件 审定品种介绍

审定编号:滇审稻2022005号

品种名称:云航籼2号

申请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苏振喜、刘慰华、肖俊青、董武壮、刘玉文、李秋英)

品种来源:文稻11号/傣香小白谷

特征特性:常规籼稻。株型适中,株高119.5厘米、亩有效穗19.49万、穗长25.7厘米、穗总粒数145.1粒、穗实粒数124.7粒、千粒重31.89克、全生育期155.6天,落粒性适中。2019年米质检测:糙米率81.2%、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8.0%、粒长7.6mm、长宽比3.4、垩白粒率19%、垩白度1.9%、直链淀粉15.6%、胶稠度87mm、碱消值7.0级、透明度1级、水分10.9%,达部优2级标准。抗病性鉴定: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1.7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高抗白叶枯病,感稻曲病,中抗纹枯病。

产量表现:参加2019-2020年云南省常规籼稻品种区域试验,2019年平均亩产610.5千克、比对照减产1.21%、增产点率33.33%,2020年平均亩产690千克、比对照增产5.18%、增产点率77.78%。两年平均亩产650.2千克、比对照增产2.08%、增产点率55.56%。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7.7千克、比对照增产14.26%、增产点率100%。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前用“咪鲜胺”等药剂进行种子消毒预防恶苗病。扣种稀播培育壮秧,秧龄40-45天,亩栽插2.0万~2.5万丛,2苗/丛。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增施磷钾肥。及时预防稻瘟病等病虫害,及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同意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350米以下籼稻区域种植。


审定编号:滇审稻2022006号

品种名称:云航籼3号

申请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刘慰华、苏振喜、陈于敏、董武壮、肖俊青、朱振华、寇姝燕、刘玉文、黄望启)

品种来源:临籼21号/大粒香

特征特性:常规籼稻,株型适中,株高118.5厘米、亩有效穗16.22万、成穗率67.22%、穗长24.65厘米、穗总粒数210.4粒、穗实粒数156.6粒、结实率74.43%、千粒重25.31克、全生育期160.4天,落粒性适中。2019年米质检测:糙米率81.2%、精米率72.4%、整精米率64.9%、粒长6.3mm、长宽比2.9、垩白粒率36%、垩白度8.3%、直链淀粉18.8%、胶稠度35mm、碱消值6.5级、透明度2级、水分10.7%。抗病性鉴定: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8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抗白叶枯病,中抗纹枯病,感稻曲病。2019年弥勒试点、耿马试点稻曲病都重,2020年弥勒和广南试点稻曲病重。

产量表现:参加2019-2020年云南省常规籼稻品种区域试验,2019年平均亩产680.5千克、比对照增产10.11%、增产点率66.67%,2020年平均亩产608千克、比对照减产7.32%、增产点率22.22%。两年平均亩产644.2千克、比对照增产1.14%、增产点率44.44%。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1.3千克、比对照增产6.65%、增产点率100%。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前用“咪鲜胺”等药剂进行种子消毒预防恶苗病。扣种稀播培育壮秧,秧龄40-45天,亩栽插2.0万~2.5万丛,2苗/丛。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增施磷钾肥。及时预防稻瘟病等病虫害,及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同意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350米以下籼稻区域种植,稻瘟病多发地区谨慎种植。


审定编号:滇审稻2022013号

品种名称:云两优9922

申请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李小林、邓伟、徐雨然、张锦文、安华、谷安宇、董维、吕莹、鲁志良)

品种来源:云992s×R2

特征特性:两系法杂交籼稻。全生育期154.7天,株高114.6厘米,穗长24厘米,穗总粒数207.4粒、穗实粒数159.1粒、千粒重29.6克,亩有效穗16.8万穗。抗性鉴定:稻瘟病穗瘟损失率1,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2.50,中抗稻瘟病(病害级数5MR),中抗纹枯病(病害级数5MR),中抗白叶枯病(病害级数5MR),感稻曲病(病害级数7.0S)。米质检测:糙米率80.4%,精米率72%,整精米率65.9%,垩白度2.6%,垩白粒率23%,透明度1级,碱消值5.7级,胶稠度76mm,直连淀粉17%,粒长6.4mm,长宽比2.6,达到农业部食用稻品种品质优3标准。

产量表现:参加云南杂交籼稻产学研联合体2020-2021年品种试验(试点:蒙自、文山、普洱、景洪、隆阳、芒市、云县),2020年平均亩产700.9千克、比对照增产8.19%、增产点率71.43%,2021年平均亩产733.8千克、比对照增产8.11%、增产点率100%,两年平均亩产717.3千克、比对照增产8.15%、增产点次率85.72%。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9.6千克、比对照增产8.04%、增产点率8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秧龄30-35天;2、插足基本苗,亩栽1.2-1.5万丛,基本苗每亩9万左右;3、加强水肥管理,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亩施纯氮10.5千克氮、磷、钾的比为1:0.5:0.7;4、稻田要求,前期浅水管理,后期不能断水过早,湿润管理到成熟;5、病虫防治,坚持强氯精浸种,在始穗期注意防治稻瘟病,并及时防治稻飞虱、螟虫其它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同意通过审定。适宜云南省与试点类似区域海拔1350米以下杂交籼稻区域种植。


审定编号:滇审稻2022027号

品种名称:红两优8012

申请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国水稻所、福建旺穗种业有限公司(吴春珠、吕宏斌、占小登、赵正云、钱敏、王轶平、吴永营、陈柏远)

品种来源:红19S×中恢8012

特征特性:两系法杂交籼稻。全生育期155天左右,株型适中,熟期转色好,落粒性适中。株高105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6~17万、穗长23~24厘米、穗总粒数190粒左右、穗实粒数159粒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抗性鉴定: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2.00,抗稻瘟病,感纹枯病,中抗白叶枯病,中抗稻曲病。米质检测:精米率70.8%,整精米率42.2%,粒长6.4mm,长/宽比2.9,垩白粒率34%,垩白度12.0%、透明2级、碱消值4.0级、胶稠度30mm、直链淀粉23.0%。

产量表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020-2021年在云南省组织红米试验(建水、富宁、澜沧、勐海、隆阳、双江),2020年平均亩产658.3千克,比对照红稻8号增产38.49%、增产点率100%,2021年平均亩产692.7千克,比对照增产34.34%、增产点率100%,两年平均亩产675.5千克,比对照增产36.33%、增产点次率100%。。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5.1千克,比对照增产33.37%、增产点率10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稀播种,培育壮秧。2、合理密植,根据秧苗素质,每丛移栽2-3颗种子苗。3、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后期控氮增施磷钾肥。4、注意防治病虫害,稻瘟病高发区域谨慎种植。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同意通过审定。适宜云南省海拔1350米以下类似试点区域作特殊类型(红米)稻品种种植。


审定编号:滇审稻2022035号

品种名称:云资籼22号

申请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董超、汤翠凤、甘树仙、张斐斐、阿新祥、杨雅云、杨红梅、何立群、伍卫、李俊、李景玲、王斌、戴陆园)

品种来源:云恢290/GZ3

特征特性:常规籼稻;株高111.9厘米,株型适中,亩有效穗16.7万穗、生育期153.0天,耐寒性强、熟期转色好、易落粒,穗长25.1厘米,穗总粒数161.2粒、穗实粒数141.1粒、千粒重27.8克。米质检测:出糙率78.6%,精米率70.4%,整精米率60.4%,粒长6.6mm,长宽比3.0,垩白度9.2%,垩白粒率35%,透明度2级,直链淀粉15.2%,胶稠度55mm,碱消值7.0级。米粒横断面碘液染色呈蓝紫色。抗性鉴定:中抗稻瘟病(5.0级),穗瘟损失率级数3.0,综合抗性指数4.01,中抗白叶枯病(5.0级),抗纹枯病(3.0级),抗稻曲病(5.0级)。

产量表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组织2020-2021年特殊用途品种自主试验(芒市、澜沧、腾冲、禄丰、新平五个试点),2020年平均亩产519.9千克,比对照增产18.57%,增产点率100%,2021年平均亩产534.6千克,比对照增产18.42%,增产点率100%。两年平均亩产527.2千克,比对照云恢290增产18.50%,增产点次率100%。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2.86千克,比对照云恢290增产3.21%,增产点率66.7%。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采取湿润育秧,稀播足肥,培育多蘖壮秧,秧龄40天左右。2.每丛2-3苗;氮、磷、钾肥以1:0.5:1配合使用,采用前促、中控、后补平衡的策略。3.在水浆管理上,做到浅水插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灌浆结实期干干湿湿。4.秧苗期重点防治飞虱等传播黑条矮缩病的虫害,全生育期要防稻瘟病等病害,成熟度达90%-95%时要及时收割。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同意通过审定。适宜云南省与试点类似区域海拔1450米以下籼稻区域作特殊类型稻(软米)品种种植。


审定编号:滇审稻2022037号

品种名称:云粳50号

申请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袁平荣、邹茜、戴陆园、朱振华、苏振喜、李自超、赵国珍、世荣、寇姝燕、陈于敏、刘慰华、吴志刚)

品种来源:云粳37号/云粳31号

特征特性:常规粳稻;株高108.3厘米,株型适中。亩有效穗20.3万,成穗率85.8%,穗长19.9厘米,穗总粒数154.9粒,穗实粒数138.3粒,结实率89.0%,千粒重24.5克,全生育期170.6天,落粒性适中,耐寒性好。抗病性鉴定:稻瘟病穗瘟损失率1,综合抗性指数2.57,中抗稻瘟病(5级)、抗纹枯病(3级)、中抗白叶枯病(5级),高抗稻曲病(1级)。2020年玉溪点和腾冲点穗颈瘟中;2021年玉溪点穗颈瘟重。品质检测:糙米率82.7%,精米率73.1%,整精米率44.4%,粒长4.6mm,长宽比1.7,垩白粒率0%,直链淀粉1.6%,胶稠度95mm,碱消值6.8级,白度1级,水分11.8%,香。

产量表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020-2021组织软米自主试验(玉溪、隆阳、腾冲、麒麟、陆良、楚雄、牟定7个试点),2020年平均亩产751.0千克,比对照楚粳39号增产10.21%、增产点次率85.7%,2021年平均亩产704.2千克,比对照楚粳39号增产13.02%、增产点次率100%,两年平均亩产727.6千克,比对照楚粳39号增产11.54%、增产点次率92.9%。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33.5千克,比对照楚粳39号增产10.68%、增产点次率100%。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前用“咪鲜胺”等药剂浸种48-72小时,预防恶苗病。(2)扣种稀播,培育壮秧,秧龄35-40天。(3)合理密植,根据肥力亩栽2.5-3.0万丛,每丛2-3苗,机插每亩1.6-1.8万丛、每丛3-5苗。(4)合理施肥,重施基肥、早施蘖肥、巧施穗肥、增施肥磷钾肥。(5)加强水肥管理。(6)及时防治病虫草害。(7)成熟后及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同意通过审定。适宜云南省与试点类似区域海拔1600-1900米粳稻区作特殊稻(糯米)种植;稻瘟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滇审玉米2022050号

品种名称:云瑞905

申请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蒋辅燕、番兴明、罗黎明、毕亚琪、郭瑞佳、黄云霄、张培高、王晶)

品种来源:YMLG101×YML416

特征特性:区试平均生育期130.2天,幼苗第一叶顶端圆到匙形,叶鞘花青甙显色弱。叶片弯曲程度弱、与茎秆夹角极小到小。植株叶鞘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株高高到极高,穗位极高。散粉期中,雄穗颖片中部花青甙显色极弱到弱、侧枝弯曲程度无或极弱、与主轴的夹角极小到小,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长、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长、侧枝长度短到中、一级侧枝数目少到中,花药花青甙显色极弱到弱、花丝花青甙显色极弱到弱,植株茎秆“之”字形程度无或极弱,果穗穗柄中,锥到筒形穗,籽粒白色半马齿型,穗轴颖片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平均穗行数15.2行,百粒重32.7g,出籽率82.5%。2020年区试倒伏倒折率之和0%,2021年续试倒伏倒折率之和0.5%,2021年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0%。抗病性鉴定:高抗大斑病,中抗锈病,抗灰斑病、穗腐病,感纹枯病。品质检测结果:容重804g/L,粗蛋白质10.6%,粗脂肪4.8%,粗淀粉71.67%,赖氨酸0.30%。通过DNA指纹和非转基因检测。

产量表现:2020-2021年参加云南省农科院联合体玉米中高海拔组。2020年区试,平均亩产714.9千克,较对照海禾2号增产6.3%,增产点率81.8%。2021年续试,平均亩产753.2千克,较对照五谷3861增产11.1%,增产点率81.8%。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45.3千克,较对照增产8.0%,增产点率100.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各地可根据最佳节令调节播种期。2、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以每亩4000-4500株为宜。3、合理施肥:播种时每亩施农家肥800-1000公斤;5-6叶期,结合间苗、锄草,施拔节肥(尿素20kg/亩);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士,重施攻穗肥(尿素30kg/亩)。4、及时防治病、虫、鼠害。5、适期收获,妥善贮存。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云南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同意通过审定。云南省海拔1000-2000米的玉米适宜区域种植。在纹枯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滇审玉米2022051号

品种名称:云瑞16

申请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番兴明、尹兴福、陈洪梅、蒋辅燕、徐春霞、姚文华、汪燕芬、罗黎明)

品种来源:YML521×YML418

特征特性:区试平均生育期123.8天,幼苗第一叶顶端圆,叶鞘花青甙显色强到极强。叶片弯曲程度弱、与茎秆夹角小。植株叶鞘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株高中到高,穗位中到高。散粉期中,雄穗颖片中部花青甙显色弱、侧枝弯曲程度无或极弱、与主轴的夹角小到中,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中、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中、侧枝长度短到中、一级侧枝数目中到多,花药花青甙显色弱到中、花丝花青甙显色弱,植株茎秆“之”字形程度无或极弱,果穗穗柄中,锥到筒形穗,籽粒橙黄色偏马齿型,穗轴颖片花青甙显色强。平均穗行数14.3行,百粒重38.6g,出籽率86.0%。2020年区试倒伏倒折率之和0.5%,2021年续试倒伏倒折率之和0.4%,2021年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0%。抗病性鉴定:抗大斑病、穗腐病,感灰斑病、纹枯病,高感锈病。品质检测结果:容重773g/L,粗蛋白质8.78%,粗脂肪3.9%,粗淀粉72.31%,赖氨酸0.25%。通过DNA指纹和非转基因检测。

产量表现:2020-2021年参加云南省农科院联合体玉米中高海拔组。2020年区试,平均亩产770.9千克,较对照海禾2号增产14.2%,增产点率100.0%。2021年续试,平均亩产764.6千克,较对照五谷3861增产9.1%,增产点率90.9%。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87.6千克,较对照增产13.9%,增产点率100.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各地可根据最佳节令调节播种期。2、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以每亩4000-4500株为宜。3、合理施肥:播种时每亩施农家肥800-1000公斤;5-6叶期,结合间苗、锄草,施拔节肥(尿素20kg/亩);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士,重施攻穗肥(尿素30kg/亩)。4、及时防治病、虫、鼠害。5、适期收获,妥善贮存。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云南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同意通过审定。适宜云南省海拔1000-2000米的玉米适宜区域种植。在灰斑病、纹枯病、锈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滇审玉米2022260号

品种名称:云瑞507

申请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番兴明、蒋辅燕、姚文华、汪燕芬、罗黎明、徐春霞、郭瑞佳、毕亚琪)

品种来源:YML146×YML619

特征特性:区试平均生育期123天,幼苗第一叶顶端圆到匙形,第一叶鞘花青甙显色弱。叶片弯曲程度中、与茎秆夹角小。植株叶鞘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株高中到高,穗位中。散粉期早到中,雄穗颖片中部花青甙显色极弱到弱、侧枝弯曲程度弱、与主轴的夹角小到中,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长、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中到长、侧枝长度中到长、一级侧枝数目少到中,花药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花丝花青甙显色极弱到弱,植株茎秆“之”字形程度无或极弱,果穗穗柄中,锥到筒形穗,籽粒中等黄色偏硬粒型,穗轴颖片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平均穗行数14.6行,百粒重30.6g,出籽率82.8%。2020年区试倒伏倒折率之和0%,2021年续试倒伏倒折率之和0%,2021年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0.1%。品质检测:容重795g/L,粗蛋白质10.09%,粗脂肪4.12%,粗淀粉72.6%,其籽粒总维生素A原含量29.71µg/g、总类胡萝卜素含量75.42µg/g,维生素A原含量超过了15.0µg/g,为高维A玉米。病害接种鉴定:抗弯孢霉叶斑病,中抗纹枯病、叶鞘紫斑病、灰斑病,高抗大斑病,感锈病。

产量表现:2020-2021年参加云南省农科院高维A玉米自组试验。2020年区试,平均亩产641.6千克,较对照云瑞506产量585.2千克增产9.6%。2021年续试,平均亩产685.9千克,较对照云瑞506产量605.1千克增产13.3%。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9.4千克,较对照云瑞506产量647.8千克增产9.5%。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各地可根据最佳节令调节播种期。2、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以每亩4000-4500株为宜。3、合理施肥:播种时每亩施农家肥800-1000公斤;5-6叶期,结合间苗、锄草,施拔节肥(尿素20kg/亩);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士,重施攻穗肥(尿素30kg/亩)。4、及时防治病、虫、鼠害。5、适期收获,妥善贮存。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云南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同意通过审定。适宜云南省海拔1000~2000米玉米适宜区域种植。在锈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滇审玉米2022261号

品种名称:云瑞509

申请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番兴明、蒋辅燕、尹兴福、陈洪梅、姚文华、毕亚琪、黄云霄、王晶)

品种来源:R15×YML619

特征特性:区试平均生育期123天,幼苗第一叶顶端圆到匙形,第一叶鞘花青甙显色强。叶片弯曲程度中、与茎秆夹角极小到小。植株叶鞘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株高高,穗位中。散粉期早到中,雄穗颖片中部花青甙显色极弱到弱、侧枝弯曲程度极弱到弱、与主轴的夹角极小到小,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长、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长、侧枝长度长、一级侧枝数目少到中,花药花青甙显色极弱到弱、花丝花青甙显色中,植株茎秆“之”字形程度无或极弱,果穗穗柄短,锥到筒形穗,籽粒中等黄色半马齿型,穗轴颖片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平均穗行数14.8行,百粒重32.4g,出籽率81.4%。2020年区试倒伏倒折率之和0%,2021年续试倒伏倒折率之和0%,2021年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0%。品质检测:容重801g/L,粗蛋白质10.3%,粗脂肪3.96%,粗淀粉73.34%,其籽粒总维生素A原含量38.12µg/g、总类胡萝卜素含量94.48µg/g。维生素A原含量超过了15.0µg/g,为高维A玉米。病害接种鉴定:抗弯孢霉叶斑病、灰斑病、大斑病,中抗叶鞘紫斑病,感锈病,高感纹枯病。

产量表现:2020-2021年参加云南省农科院高维A玉米自组试验。2020年区试,平均亩产659.3千克,较对照云瑞506产量585.2千克增产12.7%。2021年续试,平均亩产689.1千克,较对照云瑞506产量605.1千克增产13.9%。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28.7千克,较对照云瑞506产量647.8千克增产12.5%。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各地可根据最佳节令调节播种期。2、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以每亩4000-4500株为宜。3、合理施肥:播种时每亩施农家肥800-1000公斤;5-6叶期,结合间苗、锄草,施拔节肥(尿素20kg/亩);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士,重施攻穗肥(尿素30kg/亩)。4、及时防治病、虫、鼠害。5、适期收获,妥善贮存。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云南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同意通过审定。适宜云南省海拔1200~2000米玉米适宜区域种植。在锈病、纹枯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滇审玉米2022270号

品种名称:云瑞906

申请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蒋辅燕、番兴明、毕亚琪、汪燕芬、王晶、陈洪梅、郭瑞佳、张培高)

品种来源:YML539×YML416

特征特性:区试出苗到收获平均生长期110天,幼苗第一叶顶端尖到圆,第一叶鞘花青甙显色弱到中。叶片弯曲程度中、与茎秆夹角小。植株叶鞘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株高高,穗位高。散粉期中,雄穗颖片中部花青甙显色极弱到弱、侧枝弯曲程度极弱到弱、与主轴的夹角小到中,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长、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长、侧枝长度中到长、一级侧枝数目少到中,花药花青甙显色极弱到弱、花丝花青甙显色弱到中,植株茎秆“之”字形程度无或极弱,果穗穗柄中,锥到筒形穗,籽粒白色偏硬粒型,穗轴颖片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平均穗行数14.8行。2020年区试倒伏倒折率之和0%,2021年续试倒伏倒折率之和0.4%,2021年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0.1%。品质检测:全株淀粉含量30.4%,中性洗涤纤维含量38.8%,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0.8%,粗蛋白含量7.9%。抗性鉴定:抗弯孢霉叶斑病、叶鞘紫斑病,中抗灰斑病,高抗大斑病,感锈病、纹枯病。

产量表现:2020-2021年参加云南省农科院青贮玉米自组试验。2020年区试,生物产量鲜重平均亩产4044.9千克,较对照曲辰9号产量3987.8千克增产1.4%;生物产量干重平均亩产1550.8千克,较对照曲辰9号产量1420.4千克增产9.2%。2021年续试,生物产量鲜重平均亩产4616.9千克,较对照曲辰9号产量4261.8千克增产8.3%。生物产量干重平均亩产1486.1千克,较对照曲辰9号产量1310.3千克增产13.4%。生产试验生物产量鲜重平均亩产4777.2千克,较对照曲辰9号产量4567.7千克增产4.6%。生物产量干重平均亩产1484.5千克,较对照曲辰9号产量1261.5千克增产17.7%。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各地可根据最佳节令调节播种期。2、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以每亩4000-4500株为宜。3、合理施肥:播种时每亩施农家肥800-1000公斤;5-6叶期,结合间苗、锄草,施拔节肥(尿素20kg/亩);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士,重施攻穗肥(尿素30kg/亩)。4、及时防治病、虫、鼠害。5、适期收获,妥善贮存。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云南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同意通过审定。适宜云南省海拔1000~2000米玉米区域种植。在纹枯病、锈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滇审玉米2022271号

品种名称:云瑞088

申请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尹兴福、番兴明、陈洪梅、徐春霞、汪燕芬、罗黎明、张培高、黄云霄)

品种来源:YML19-9×YML86-6

特征特性:区试出苗到收获平均生长期113天,幼苗第一叶顶端圆,第一叶鞘花青甙显色弱。叶片弯曲程度中、与茎秆夹角小。植株叶鞘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株高高,穗位极高。散粉期晚,雄穗颖片中部花青甙显色弱、侧枝弯曲程度极弱到弱、与主轴的夹角小,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中到长、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中到长、侧枝长度中到长、一级侧枝数目少到中,花药花青甙显色弱到中、花丝花青甙显色弱,植株茎秆“之”字形程度无或极弱,果穗穗柄长,锥到筒形穗,籽粒中等黄色偏硬粒型,穗轴颖片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平均穗行数13.4行。2020年区试倒伏倒折率之和0%,2021年续试倒伏倒折率之和0%,2020年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0%。品质检测:全株淀粉含量31.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38.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0.1%,粗蛋白含量8.8%。抗性鉴定:中抗灰斑病,高抗大斑病、弯孢霉叶斑病,感锈病、纹枯病,高感叶鞘紫斑病。

产量表现:2020-2021年参加云南省农科院青贮玉米自组试验。2020年区试,生物产量鲜重平均亩产4393.7千克,较对照曲辰9号产量3987.8千克增产10.2%;生物产量干重平均亩产1589.0千克,较对照曲辰9号产量1420.4千克增产11.9%。2021年续试,生物产量鲜重平均亩产4885.8千克,较对照曲辰9号产量4261.8千克增产14.6%。生物产量干重平均亩产1564.6千克,较对照曲辰9号产量1310.3千克增产19.4%。生产试验生物产量鲜重平均亩产5024.5千克,较对照曲辰9号产量4567.7千克增产10%。生物产量干重平均亩产1485.6千克,较对照曲辰9号产量1261.5千克增产17.8%。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各地可根据最佳节令调节播种期。2、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以每亩4000-4500株为宜。3、合理施肥:播种时每亩施农家肥800-1000公斤;5-6叶期,结合间苗、锄草,施拔节肥(尿素20kg/亩);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士,重施攻穗肥(尿素30kg/亩)。4、及时防治病、虫、鼠害。5、适期收获,妥善贮存。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云南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同意通过审定。适宜云南省海拔1000~2000米玉米适宜区域种植。在纹枯病、锈病、叶鞘紫斑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滇审小麦2022004号

品种名称:云麦84

申请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王志伟、丰诗尧、乔祥梅、程加省、石凤兴、王志龙、程耿、于亚雄、杨英、李晓花)

品种来源:兰考矮早8/云麦49

特征特性:幼苗直立,春性,生育期166天,株高76.2厘米。长方形穗,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有效穗20.5万/亩,穗粒数58粒,千粒重37.9克。品质检测结果:容重796克/升,蛋白质12.10%,湿面筋25.5%,稳定时间1.7分钟。抗病性鉴定结果:感叶锈病,抗条锈病,抗白粉病。

产量表现:2019-2021年参加云南省地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试平均亩产361.4千克,较对照增产9.7%,增产点率80.55%。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46.8千克,较对照增产7.6%。

栽培技术要点:1、半免耕栽培或精耕细作种植。2、合理密植,适时播种:最佳播期为10月10-25日,每亩播10-15千克,保证基本苗15-16万/亩。3、肥水管理:施足底肥(N、P、K配合),一般亩施复混肥40千克;生育期间如有降水,及时在分蘖期追施氮肥,一般亩施用尿素15千克左右;抽穗灌浆期应进行根外叶面喷施给肥,一般每亩用2%尿素、0.4%磷酸二氢钾溶液混合喷施。4、病虫草害防治:生育期间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云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同意通过审定。适宜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400-2000米地麦生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滇审大豆2022001

品种名称:云黄21

申请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王铁军、赵银月、代希茜、张亮、詹和明)

品种来源:D28/滇丰1号

特征特性:披针形叶,紫花,棕毛。全生育期105天,株高57.2cm,有效分枝数3.9个,有效荚数49.6个,单株粒数109.3粒,单株产量24.3g,完好粒率93.6%,百粒重22.9g。品质检测结果为:籽粒(干基)含量,脂肪22.0%、蛋白质38.6%、水分8.29%。病害鉴定结果为:大豆花叶病毒病为(抗)。

产量表现: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41.7kg,产量变幅为143.22-346.38kg,比对照中品661(211.8kg)增产14.1%,增产极显著。较CK增产的点次有6个,增产点次率为75%。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38.7kg,产量变幅为91.9-344.5kg,比对照(209.2kg)增产14.12%,增产极显著。较CK增产的点次有7个,增产点次率为87.5%。2020-202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40.2kg,比对照中品661(210.5kg)增产14.11%。增产点次率为81.25%。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33.9kg,产量变幅为175.6-296.5kg,比对照中品661(178.3kg)增产31.2%。较CK增产的点次有6个,增产点次率为100%。

栽培技术要点:1、夏播适宜播种时间4月中旬-5月中旬。条播为宜。该品种耐荫抗倒性中等,可与玉米、甘蔗、果树等间作套种。2、净种密度控制在1.3-1.5万株/亩;间作密度在1.0-1.2万株/亩;套种密度可与净种密度相当。3、播种前适当施用有机肥和过磷酸钙20-30kg/亩或厩肥作底肥。在始花期根据田间长势每亩适量追施8-10kg尿素。4、整个生育期间科学管理,中耕除草2-3次,注意病虫草害的防控。5、适时收获、脱粒、晾晒,防止品种混杂。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云南省大豆品种审定标准,同意通过审定。适宜云南海拔1944m以下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滇审大豆2022002

品种名称:云黄22

申请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赵银月、王铁军、张亮、代希茜、詹和明)

品种来源:冀NF58/滇豆6号

特征特性:卵圆形叶,白花,棕毛。全生育期平均107.5天,比对早晚熟6天,株高80.3cm,有效分枝数4.6个,有效荚数57.4个,单株粒数118.9粒,单株产量23.2g,完好粒率92.4%,百粒重19.4g。品质检测结果为:籽粒(干基)含量,脂肪23.4%、蛋白质36.4%、水分8.81%。病害鉴定结果为:大豆花叶病毒病为(中抗)。

产量表现: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48.4kg,产量变幅为145.85-316.81kg,比对照中品661(211.8kg)增产17.3%,增产极显著;较CK增产的点次有7个,增产点次率为87.5%。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54.4kg,产量变幅为122.0-382.7kg,比对照中品661(209.2kg)增产21.62%,增产极显著;较CK增产的点次有8个,增产点次率为100%。2020-202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51.4kg,比对照中品661(210.5kg)增产19.46%,增产点次率为93.75%。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35.4kg,产量变幅为185.3-303.1kg,比对照中品661(178.3kg)增产32.0%。较CK增产的点次有6个,增产点次率为100%。

栽培技术要点:1、夏播适宜播种时间4月中旬-5月中旬。条播为宜。该品种耐荫抗倒性较好,可与玉米、甘蔗、果树等间作套种。2、净种密度1.3-1.5万株/亩;间作密度1.0万株/亩;套种密度可与净种密度相当。低肥力地块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3、播种前施用有机肥、三元复合肥25-30kg/亩或厩肥作底肥。封行前结合中耕每亩追施5-8kg尿素。4、整个生育期间科学管理,中耕除草2-3次,病虫草害防控2-3次。5、适时收获、脱粒、晾晒,防止品种混杂。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云南省大豆品种审定标准,同意通过审定。适宜云南海拔1944m以下地区种植。


上一篇: 我院24个品种、31项技术入选云南省2023年农...
下一篇: 我院4项成果喜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