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网站!
最新信息:
院所动态
领导之窗
领导论坛
媒体聚焦
工作动态
合作交流
基本建设
科研基地建设 条件平台建设
院所务公开
清廉农科
档案管理

您的位置是:首页 院所动态 领导论坛

把论文写在云岭大地上——《云南经济日报》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何兴泽(图)
发布:院党政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9-03-23   浏览次数:70017    

 

《云南经济日报》对院党委书记何兴泽进行了专题采访,现将采访内容摘要如下:

  记 者:对“农”字类科研院所,人们并不陌生,可以说自建国以来,这些机构或部门就一直与经济社会特别是“三农”息息相关。那么,这些机构或部门的作用与职能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手段来体现的?市场经济大潮的掀起,对其而言,是机遇还是挑战?他们又是如何适应并在改革中不断发展自身的?

  何兴泽: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农业科研单位的作用和职能是什么。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21世纪的农业是知识型农业、科技型农业。

  众所周知,以现代育种技术和农化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带来了20世纪中叶农业的高速发展,农业科技对此期高速发展的贡献率在70%以上。近20年来,农业科技又以加速的态势出现前所未有的新的重大突破,特别是有根本性和普遍性的生物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已经拉开了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序幕。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农业科技的生产承载者,农业科研单位的作用与职能是显而易见的,在农业科技化、产业化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背景下,农业科研单位更应不失时机地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原始创新、系统集成创新,坚持走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相结合的道路,把科技成果惠及农村、惠及农民。

事实上,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说到机遇,具体到云南来讲,例如建设创新型云南、建设新农村、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构建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都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但在实际工作中,我院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客观上,面临着难以满足政府要求,一步步被边缘化的挑战;面临着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社会地位不断被弱化的挑战;面临着难以满足职工愿望,恐负职工重托的挑战;面临着难以满足自身发展,恐辱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的挑战。主观上,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在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上有差距;横向比较外省农科院的发展,我院在科技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尚存差距。改革和发展要经过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艰苦奋斗,改革与创新,不断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农业科研单位自身的发展需求。

 

  记 者:具体到云南,省农科院是怎样做到“有为有位”的?面对“点多、线长、面广”和基础薄弱的实际,省农科院依靠什么来积极推进工作?

  何兴泽:我历来认为,一个人应该把有所作为当作人生的最高境界,对单位亦是如此。一个单位应该把对社会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贡献当作最高境界,有了作为也就有了地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面向‘三农’书写新的篇章,把论文写在云岭大地上,把成果留给广大农村和农民,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农民”。省农科院只要长期坚持这样做下去,就能更好地服务于云南的“三农”,也就一定会“有为有位”。

自“十五”以来,我院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至于推动农科院发展的力量,我想可以归结为这样一句话:一支讲团结谋大事的领导班子、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记 者:当前制约省农科院发展的最大因素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解决?

何兴泽:要说制约发展的最大因素,多数人可能会说是缺少经费,我认为目前制约省农科院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缺少人才。人是生产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科技活动中最赋有创造力,在管理活动中最赋有实践性,有人就有一切。如何解决,就是要加快三支队伍的培养步伐,大胆提拔德才兼备的干部,着力培养各个层次的后备人才,打造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记 者:请何书记介绍一下,2009年,在加强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方面,省农科院计划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何兴泽:重点是围绕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热带农业发展、转基因研究与应用、农产品加工、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等,超前部署一批原始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的重大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和完善。

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计划:我院把2009年定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年,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增粮计划,我院在2009年举全院之力开展“八百双倍增”工程。围绕提高单产和农民增收两大关键,结合国家粮食丰产创建活动、省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组织实施“八百双倍增”工程。整合全院优势资源,派出100名高级研究人员为核心的科技服务队伍;示范和推广100个农作物优良品种和100项先进实用技术;布置100个百亩连片核心示范区;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选定100个有代表性的自然村作为增产、增收核心试点村;重点支持100个农业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培训100名地州级农业科技学术技术带头人。通过该工程的实施,使核心示范区、试点村粮食单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一倍以上,充分发挥科技增粮、增收的示范带动作用。

 

  记者:2008年,我省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方面有哪些特点?

何兴泽:主要有四个方面,如在关键技术研发、实用技术推广、资源高效利用、农民素质提升等方面强化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在优良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把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有机融合,实现人员、技术、品种、物资、信息等“五入户”,扩大实用技术覆盖面;粮食生产持续增长,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农业增加值、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大的跨越。

 

  记者:假如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近年我省农业的发展,您认为用哪几个词来比较合适?其中您最满意或者是最让您放心不下的又是哪些方面?

  何兴泽:我认为用4个词8个字来概括比较合适,即基础、安全、科技、素质。基础,指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强化;安全,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有新突破;科技,指农业科技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素质,指农业生产者科学文化水平及生产技能不断提升。

  最为满意的是省委、省政府对农业“基础”地位的高度重视。

最为担心的是农业科技支撑作用的有效发挥。今年,我省经济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农业以直接投入为主的现状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改变;农业科技投入总量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成果推广转化率较低,农业科技人员要进一步坚定信心等问题,都必须正视并加以解决。

 

  记 者:“云南是个农业大省”,您对这个概念持什么样的观点?“大省”与“强省”的区别在哪?您认为云南农业大省“名实相符”吗?

  何兴泽:云南是个农业大省,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全省87%的人口在农村,75%的国民收入、70%的财政收入、60%的创汇收入和80%的轻工业原料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农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云南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相对全国农业的发展而言,云南的农业经济增长仍然是比较缓慢的,出现了诸如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低速增长,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新问题。

  我理解,所谓“农业强省”,应拥有较丰富的农业资源、具有较高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并具有能够保证农业持续发展的农业科技、管理人才和管理水平,农村居民具有稳定收入和较高生活水平的省份。单从农业人口、农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农业增加值等指标来看,云南确实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但从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投入产出率、规模化、机械化特别是产业化及农民收入水平等指标比较,云南还不是一个农业强省。

  要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我认为,要根据我省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资源情况、发展程度,立足云南实际,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模式,使云南农业的发展呈现多层次性、区域性、立体性的发展格局。

 

  记 者:目前,云南农业是否存在发展上的困惑?如果存在,具体反映在哪些方面?您认为该如何破解?

  何兴泽:云南农业确实存在发展上的困惑,主要体现在农业投入如何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如何进一步体现、农民素质提高如何有更好的手段、农业产业化与发展不平衡等。

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重点在五个方面:鼓励、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记 者:依托科学技术的创新来提高农业生产力,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构件。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这个民生大计问题上,您想得最多的是什么?结合云南实际,您认为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根本手段是什么?重点在哪里?

  何兴泽:想得最多的当然是如何让我们的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农村和广大农民。科技成果不能束之高阁。

科技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最有力的手段之一。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这就为现代农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记 者:最近中央反复强调:越是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越要重视农业。对此,您个人有怎样的看法?结合云南省情,省农科院如何在具体工作中,用科学发展观将之落到实处?

  何兴泽:中央把农业占有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反映了中央对农业的高度重视。从客观上讲,中国13亿人口中,8亿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1.5%。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以科学发展观武装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是永无止境的。在具体工作中,我院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创新、科技产业和基本建设3项重点工作,坚定不移地强化为区域经济、农业企业和农民服务,坚定不移地构建和谐发展环境,坚定不移地加快解决涉及职工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在科技创新、科技产业、基本建设、软环境建设及党建工作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上一篇: 抓好党建工作推进农科事业
下一篇: 没有了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