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网站!
最新信息:
本院概况
院简介
院歌、院训、院旗
院领导简介
组织机构
院属科研机构
粮食作物研究所 园艺作物研究所 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经济作物研究所 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花卉研究所 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国际农业研究所 茶叶研究所 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 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 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蚕桑蜜蜂研究所 甘蔗研究所 药用植物研究所
院属职能处室
院党政办公室 组织人事处(机关党委) 群众工作处 国际合作处 计划财务处 纪检监察审计室 离退休人员管理处 科研管理处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处 行政保卫处 条件平台建设管理处
科研楼|办公楼设置
我院地图
出版物
西南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科技 云南农科
宣传片
网上展厅
政策规章制度
财经制度 人事管理制度 国际合作 科研管理 产业开发 教育培训 党群工作 条件平台
办事指南
资源下载
历史专栏

您的位置是:首页 本院概况 历史专栏

农科历史文化挖掘之七十五 —张晓林:改革开放助推云南省农科院 仪器分析“三级跳”后记
发布:qgc   发布时间:2018-10-21   浏览次数:16445    

    编者按: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开展了全院农科历史文化挖掘工作,通过深入挖掘建院以来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机构设置、重大科技成果创新、重大历史贡献、重要科技人物及历史建筑、历史古籍等,认真整理梳理我院农科文明的传承脉络,深入挖掘农科文化的丰厚底蕴,不断丰富与时俱进的农科精神,擦亮“云南农科院”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使历史文化与农科文化相辉映,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铸就“追求卓越、创新创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增强全院发展的文化自信,为我院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与文化引领。全院历史文化挖掘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工作组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征集等,将陆续刊载全院历史文化挖掘工作访谈录、专家传略、老照片(老图片)、征文等,以资记录。


改革开放助推云南省农科院仪器分析“三级跳”后记

张晓林

    一、起跑

改革开放前的云南农业科研,被人调侃:设备“一条绳子一杆秤”,人员“脸朝红土背朝天”。1978年云南省农科院成立,首任院长翟文涛请来他的老战友,云南省革委会主任安平生视察农科院,这是云南省一把手首次视察农科院。从此,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科研条件有了可观的改善。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云南,美国一家烟草公司要在云南选地建烤烟基地,要求按国际通行方法开展土壤钾的火焰光度法测定。那时测土壤钾还只是目视比色或比色计法(后来的分光光度法)。当时农科院土肥所有一台上世纪50年代德国进口的蔡司(世界名牌)火焰光度计,因要使用管道煤气或瓶装丙烷气,昆明没有,一直被闲置。

凌龙生带领张晓林,在蔡万云、唐德予等人前期摸索的基础上,提出使用油气替代的方案。凌龙生找从空军部队转业我院的刘传玺同志,弄来了一加仑桶航空汽(煤)油,购置了一台小型空气压缩机,由张晓林组装一台油气发生器。并用U型管压力计制作了油气压力监控装置,经反复调试,闲置近二十年的德国王牌仪器终于闪起了耀眼蓝色火焰,跟上了国内外仪器分析的步伐。这对打造云南“两烟”支柱产业和对外开放有双重意义。

1979年叶惠民任农科院副院长后,努力改善科研条件,80年代初主持从省科委申请到一批日本进口的大型精密仪器,并选培人员学习大型精密仪器应用。1980年农业部首次举办电子仪器学习班,农科院派张晓林和董学红赴京学习。1981年张晓林被派往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学习红外光谱仪使用。在1栋新建宿舍专门留间房安装空调存放红外光谱,请来云大化学系副主任谢金伦老师指导安装调试。1982年红外光谱仪投入使用,张晓林探索施有机肥对土壤腐殖酸的芳香缩合的影响。研究发现,施有机肥引起土壤胡敏酸在1720cm-1、750cm-1和480 cm-1吸收峰处发生细微变化。结合721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腐殖酸E4/E6,求得土壤腐殖酸及其组分含量的光度法。发表论文《有机肥对红壤有机质及复合胶体有机组分的影响(摘要)》(In:中国土壤的合理利用和培肥.中国土壤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A].1983,11月.—南京. 中国土壤学会.43~44.)。1982~1985年张晓林完成“光度法测定云南红壤腐殖质组分”,获1985年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成为农科院第一项分析测试成果奖(李坤阳语)。

二、起跳

1983年云南省农科院开始筹建分析测试中心,1986年中心大楼建成,人员和仪器设备来自粮食作物研究所分析室、油料所分析室和土肥所分析室(部分人员和仪器设备),同时进驻的还有中日合作项目,归院科研处直管。

1985年引进美国贝尔德30+1道电子计算机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先派周家齐、黄兴奇、张晓林到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习,后派周家齐、黄兴奇赴美国培训,1986年8月安装验收后,交由张晓林主持使用,在土壤、动植物中常量微量多元素同时测定及其干扰的校正,微量样品(蛇毒、血清)痕量元素(砷、硒)的测定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先后承接了“配合饲料资源调查”(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1989)、“南药微量元素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989)、少数民族人发、动物药微量元素(省基金项目)测定。张晓林,段玉云,王兴文发表论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南药中多种元素”([J].分析化学.1991,19(7):835~838.)成为农科院历史上在《分析化学》(SCA收录的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同期,投稿《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篇论文(92年发表)。

继1988年周家齐主持的氨基酸分析仪、庄丽莲主持的气相色谱仪先后获得云南省科委大型精密仪器使用三等奖后,1991年 张晓林(农科院测试中心生物无机组组长)撰写汇报材料《提高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的应用水平,为科技进步服务》([C].云南省大型精密仪器经验交流会,昆明,1991年8月.云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获云南省大型精密仪器管理使用一等奖。

至此,省农科院测试中心被农业部列为全国第二批九大农业测试中心之一,为云南农业测试分析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打下良好基础。

三、腾飞

1992年,测试中心并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1994年5月,张晓林主持测试中心顺利通过了云南省技术监督局主持的省级计量认证考核,验收合格。黄兴奇、张晓林向农业部申报,1998年11月测试中心正式被列为第三批部级质检中心(昆明)筹建单位。2001~ 2003年重新购置了进口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氨基酸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度计、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微波消解仪等价值380多万元国内外进口大型精密仪器设备。

1992~1999年张晓林带领段玉云、和丽忠、李东等先后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发表4篇论文(ICP-AES雾化法氢化法联合同时测定人血清中三十种元素.1992,12(2):99~103.ICP-AES雾化法氢化法联合测定白族产妇及新生儿发中常微量元素.1992,12(1):83~85.连续氢化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同时测定生物样品中痕量硒、砷、锡、锑.1993,13(5):77~80.不同样液制备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人血清铁、锌、铜、铬、镉、铅的比较.1999,19(3):364~366.),成为农科院历史上最早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SCA收录的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人。也是农科院首先在《营养学报》、《化学通报》、《土壤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人,并先后在《光谱实验室》,全国第四届、第五届原子光谱分析学术报告会,首届、第二届国际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学术讨论会,《分析测试学报》、《西南国防医药》、《西南农业学报》、《中国临床营养杂志》、《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遗憾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分析化学》、《光谱学与光谱分析》(CA、SCA收录的中文核心期刊)等刊物因刊名中没有“学报”二字,不被认作是中文核心期刊。放在21世纪,这些论文足够晋升五名研究员,遗憾连《院志》都未收录。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是将创收作为科研单位改革主题的年代,张晓林担任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主任,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为主,创收从93年的5万元增长到97年的25万元。成为农科院的创收大户。2001年测试中心申报农业部农产品质检中心“双认证”考核,盲样测铅遇到难题,张晓林再次临危受命,用等离子光谱仪准确测定土壤样品的铅,使测试中心渡过难关,通过“双认证”。

(作者:张晓林;整理编辑:邓君浪、李复兴,审核:刘振环)

上一篇: 红土高原写风流—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科历史...
下一篇: 农科历史文化挖掘之七十四——梁俊:从蚕科所...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