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网站!
最新信息:
本院概况
院简介
院歌、院训、院旗
院领导简介
组织机构
院属科研机构
粮食作物研究所 园艺作物研究所 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经济作物研究所 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花卉研究所 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国际农业研究所 茶叶研究所 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 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 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蚕桑蜜蜂研究所 甘蔗研究所 药用植物研究所
院属职能处室
院党政办公室 组织人事处(机关党委) 群众工作处 国际合作处 计划财务处 纪检监察审计室 离退休人员管理处 科研管理处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处 行政保卫处 条件平台建设管理处
科研楼|办公楼设置
我院地图
出版物
西南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科技 云南农科
宣传片
网上展厅
政策规章制度
财经制度 人事管理制度 国际合作 科研管理 产业开发 教育培训 党群工作 条件平台
办事指南
资源下载
历史专栏

您的位置是:首页 本院概况 历史专栏

农科历史文化挖掘之八十九 ——黄家雄:云南省咖啡研究与推广简史
发布:qgc   发布时间:2019-02-19   浏览次数:25553    


编者按:近年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持续开展全院农科历史文化挖掘工作,通过深入挖掘建院以来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机构设置、重大科技成果创新、重大历史贡献、重要科技人物及历史建筑、历史古籍等,认真整理梳理我院农科文明的传承脉络,深入挖掘农科文化的丰厚底蕴,不断丰富与时俱进的农科精神,擦亮“云南农科院”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使历史文化与农科文化相辉映,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铸就“追求卓越、创新创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力挖掘老一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好他们追求真理、百折不挠、严谨细致的科研精神和优秀品格,让优秀的农科文化鼓舞人、激励人,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全院发展的文化自信,为我院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与文化引领。全院历史文化挖掘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工作组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征集等,将陆续刊载全院历史文化挖掘工作访谈录、专家传略、老照片(老图片)、征文、档案等,以资记录。

云南省咖啡研究与推广简史

咖啡(小粒种咖啡)原产非洲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于公元4世纪发现并栽种咖啡。公元6世纪,咖啡传入也门。1616年荷兰人从也门将咖啡引入荷兰阿姆斯特丹温室种植。荷兰人于1658年将咖啡引入斯里兰卡,1699年引入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1813年咖啡由印度传入缅甸,1885年缅甸成为英国殖民地,开始大面积种植咖啡。1893年景颇族边民从缅甸将咖啡引入瑞丽市户育乡弄贤寨种植。

1952年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时称云南省农业试验场芒市分场)所长张意同志(第一任所长,时称场长)和科技人员马锡晋同志到德宏州潞西县遮放坝作社会调查,在傣族农户庭院中发现结满红色果实的植物,也不知为何物?问其名称曰“咖居”(傣族语),凭科技工作者的直觉认为这应该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植物,于是采得鲜果70多斤,带回芒市交由科技人员曾庆超同志和李超同志育苗。苦无半点资料,终于幼苗茁壮成长,后经当时农垦部顾问、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秦仁昌教授鉴定,告知曰这是小粒种咖啡,多产南美,国内是没有的,他也没有资料。

1952年冬,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奉命搬迁保山市潞江坝,经秦仁昌教授苦劝,留下一半苗木给芒市林场,另一半苗木随所搬迁引入保山市潞江坝,在潞江坝所内试种100多亩,与番木瓜套种,1954年少量挂果,1955年后正式投产,硕果累累,取得了良好的引种试种效果,从此开创了新中国咖啡科学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的新纪元

1955年国营潞江农场成立,1956年国营新城青年农场成立,随后保山、龙陵等周边大批移民进入潞江坝,从此掀起了开发潞江坝的热潮,但不知种什么作物为好?刚好国营潞江农场等相关单位人员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参观,发现咖啡长势很好,说明潞江坝很适宜种植咖啡。加之,当时国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个阵营互相敌对,而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日常消费必须的咖啡原料为资本主义阵营控制,无法得到有效供给,于是苏联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发展咖啡要求。1957年12月17-28日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在潞江坝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召开,省委省政府派省委委员、农村工作部郑刚部长、省人大张天放副委员长主持会议,来自全省14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研究决定,我省广大热区除在部分地区发展橡胶外,应加强棉花、甘蔗、咖啡、双季稻的配套研究和生产发展,第一次为全省热区开发利用提出了规划和布局,首次把发展咖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这批种子成为国营农场和潞江坝农村大面积推广种植咖啡的第一批种源,1957年国营潞江农场在老桥队种植咖啡2.4亩,其后国营潞江农场、保山地区外贸局等单位也从德宏采购种子,咖啡种子又通过农垦从潞江坝传播到临沧、普洱、红河、文山、德宏、版纳等垦区,五、六十年代全省咖啡面积发展到5万多亩,产品远销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兄弟国家,也为支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自1952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咖啡科学研究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从事咖啡研究的科研机构(海南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艰苦努力,已建立从种子到杯子、从田间到餐桌的咖啡产业技术体系,围绕产业链构建了咖啡资源与育种、耕作与栽培、植物保护、植物营养与施肥、产品加工和产业经济六大学科体系,已收集保存咖啡品种资源200多份,主持省部等项目50多项,获咖啡科技成果奖9项,授权专利15项,发表论文130多篇,出版咖啡专著6部,制定标准6项。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全国唯一的“咖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并担任云南省咖啡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云南省精品咖啡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咖啡专业委员会理事/副主任单位、中共云南省委专家服务团咖啡领衔专家单位等。近年来,“特色热带作物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咖啡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成果荣获2014-2016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荣获2017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对促进咖啡产业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总结提出一套“咖啡标准化生产技术”,其中“咖啡机械脱胶技术”被列为农业部“十二五”主推技术,“咖啡酶促脱胶技术”和“咖啡豆机械干燥技术”被列为农业部“十三五”主推技术,并在全省进行推广应用,科技覆盖率达70%以上。截止2016年末,云南省咖啡种植区有9个州(市)34个县面积达175.46万亩,产量达15.84万吨,产值达25.90亿元,分别占全国的98.44%、98.80%和98.81%,为咖啡科技进步和产业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对促进我省热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一篇: 农科历史文化挖掘之九十一——胡可俊:辗转...
下一篇: 农科历史文化挖掘之八十八——谭继清访谈录...
x
x
x
x
x